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先给湖北那个卷入电梯的年轻妈妈默哀。
和千万个类似的安全事故一样,她的悲剧本可避免。
设备投入、规范检修、正规操作、安全培训、安全意识,这起事故中,哪一个环节到位了,悲剧都可以避免。可是他们都没有……
昨天上午10时,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的6楼至7楼上行手扶电梯上, 30岁的母亲向柳娟,在扶梯尽头踏板上突然跌落,千钧一发之际将身旁不满三岁的儿子递上高处,自己却被电梯“吞没”。事发后消防员现场破拆5小时将其救出时,已无生命迹象。
据悉,这起令人心悸的“电梯吃人”事件,是因为商场在做电梯检修,电梯上到最高的时候是由一块铺板跟地面做衔接的,但检修完后,工作人员只铺了铺板,忘记上连接螺丝,这才导致人一踩上去就踩空了,瞬间被电梯卷进去的悲惨事件。
业内专家表示,在所有的电梯故障中,由于设计制造引起的故障占20%,80%以上的事故原因都在于后面的安装维保环节——维保不到位,操作不规范。
这起事件中,事发的六楼扶梯口没有警示牌,扶梯也未停止运行。七楼女工作人员口头提醒,但当时该女子已带孩子走上扶梯。小编看视频时发现,事故发生时,旁边的两位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并没有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按钮。而且一般情况下,手扶电梯两端的踏板位置,下边都留有一个一米多高的空间,用于安装机箱设备,人如果掉下去,除了被跌伤,不会出现大的危险。而且按照行业要求,在手扶电梯两端与楼层接触的位置,踏板下方设置有特殊装置,一旦踏板被打开,或者人员掉落进去,触发装置之后,电梯会很快停止运行,次次事件中电梯缺没有自动停运。
意识薄弱源于利益博弈
中国的电梯生产量、保有量和安装量均为世界第一,有160万台正在运行的电梯,并且在以每年20%、超过30万台、占全球一半多的增量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电梯保有量只有1万多台,电梯行业利润非常高,使大量企业涌入这个市场,十几年间发展到400多家生产厂家、300多家维保公司的规模。三联生活周刊对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的采访显示,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电梯市场逐渐演变成为恶性竞争。“现在三四十万元的电梯以前得卖七八十万元,原来改造电梯花十三四万元,现在都一两万得干。维保公司规模参差不齐,这样一个市场,谁都吃不饱。”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2.7万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而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80%,百万吨煤的死亡率,是美国的8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10倍。近两年随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安全问题得到改善,但总体人不容乐观:2013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9万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2.7%;2014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 6.8万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13.7%。
设备投入持续增加 安全培训尚需努力
同样的“人祸”也屡屡发生在制造企业。无论是所谓的“机器人杀人”,还是“震网”病毒,其根源都在于作业人员的操作违规而引发的企业级安全事件。而中国制造业恰恰对安全培训的投入最为薄弱。
而从设备安全的角度来看,情况似乎略可令人安慰。gongkong报告显示,中国电梯、汽车、橡胶机械是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因而对设备安全的投入近年来一直以两位数增长。尽管这一市场规模已接近10亿元,但中国设备安全应用领域尚未完全普及。
幸而,中国政府已开始增加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力度,伴随安全标准的相继出台,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大,相信设备安全市场空间持续提高。gongkong预计未来5年,中国设备安全产品市场将保持7-8%的市场增速。但小编认为这个增速还是太慢了。要知道,这个数字高一个百分点,我们就能多避免千百次流血事故,万亿计企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