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了当前能源发展的关键词。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的主要发展理念,明确传递着绿色环保发展将成为未来的重点之一。从能源消费革命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把“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被放在首位。
“2017(第十三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京举行
2017年,随着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和能源转型逐渐推进,创新无疑已成为能源行业寻求新的增长点与突破的必经之路,而创新与创业也成为能源行业的“下一个风口”,能源领域需要从思维、技术到策略推动创新。资本“寒冬”不会令能源界的优秀企业倒下,更多的优质企业将更加突出,优秀的投资机枪也将加大投资力度,更多优秀创新创业者正在不断涌现并重塑能源行业格局。
我国能源革命发展目标雄心勃勃
国家发改委4月25日透露,《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已正式印发,这是我国首次对外发布国家能源革命战略,提出了我国能源革命的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从长期来看,展望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参与者。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前的提法是2050年是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各占1/3。
2021年至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到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发改委表示,结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电气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城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制造设备电气化改造,提高城镇产业电气化水平。提高铁路电气化率,超前建设汽车充电设施,完善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技术标准,加快全社会普及应用,大幅提高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占比。
为提高能源使用和输送效率,未来将大力发展智慧能源技术。推动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技术、先进电网技术、储能技术深度融合。加强新能源并网、微网等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应用,完善并推广应用需求侧互动技术、电力虚拟化及电力交易平台技术等。发展可变速抽水蓄能技术,以及高性能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化学储能技术。重点推进能源交换路由器技术、能气交换技术、能量信息化与信息物理融合技术、能源大数据技术及能源交易平台与金融服务技术等。
地热成为能源热点
4月28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能源网承办的“2017(第十三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以“创新激发投资活力”为主题,旨在落实能源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部署和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分享能源创新发展成功经验,探讨发展转型下的能源投资方向。
中国能源网《China5e能源行业研究季报·2017年第一季度》(下称“季报”)在会上发布,根据“季报”,地热能将成为今年能源热点。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这是地热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的规划,被业内视为地热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能源网研究与战略发展部高级能源分析师冉泽对2017年第一季创新发布做出分析
“季报”认为,需要清洁供暖的北方地区是浅层地热能发展重点地区,环绕京津的河北发展目标排名第一。在河北,保定市规划的地热面积最大,预计到2020年末,保定市将新建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1100万平方米,完成新建和改造建筑项目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265万平方米。不过,“季报”也表示,在电力供需关系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尚不宜大规模发展地热发电项目。
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副总地质师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金侠认为,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且开发技术也已经走向成熟。资源方面,中国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煤)约26亿吨,目前利用量(折合标煤)2000万吨,开发潜力巨大;市场方面,我国供暖面积逐年增长,据估计到2020年,集中供暖面积将达到120亿平方米(2015年67亿平方米),供暖需求大;技术方面,经过40余年的开发利用,中国已经形成了“地热勘查评价技术”、“采灌均衡技术”、“高效换热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地热勘察、利用技术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根据地热能“十三五”发展目标,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累积新增50万千瓦,至2020年,累计实现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3万千瓦;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总量达到7000万吨标煤,地热供暖年利用量达到4000万吨标煤;京津冀地区将实现地热供暖(制冷)面积4.4亿平方米,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煤,地热供暖年利用量1280万吨标煤。
环保部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京津冀及山西、山东、河南的“2+26”城市确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要加大燃煤治理力度。刘金侠表示,京津冀加上山东、山西、河南等,共可实现地热供暖(制冷)面积7.38亿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的46%,其中京津冀地区实现地热供暖(制冷)面积4.4亿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的27.5%,地热产业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大有发展空间。
助力雄安新区绿色发展
4月初,国家设立雄安新区,也赋予了雄安新区高标准和高起点,尤其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的理念,为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确定了方向。根据“季报”对雄县的调研,预计到2020年,全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60%以上;城镇居民生活供暖100%利用地热能采暖;绿色电力消费量达到全部用电量的18%;公共交通100%采用燃气汽车和电动汽车。
在地热方面,根据“季报”,雄县已建成供暖能力385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覆盖了95%以上的城区,惠及人口近8.9万人。2020年城镇居民生活供暖100%利用地热能采暖。
早在2月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就带领调研组赴河北雄县调研清洁取暖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工作,努尔局长表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地热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不是一般性的辅助手段。河北省地热能规划则指出,以保定地区东部地热重点开发带为核心,重点开发雄县—容城—安新—博野—蠡县—安国等地地热资源。
“渔光一体”创新模式潜力无限
在我国当前清洁能源领域,“光伏+”是一个有着前瞻性的模式。其中,通威集团的“渔光一体”项目是“光伏+”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农业和新能源为双主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通威真正将光伏与水产行业结合,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效益叠加的“渔光一体”项目。
通威惠金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志在题为“发展‘渔光一体+’实现跨界整合、立体开发、效益叠加”的演讲中表示,通威集团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已形成我国最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
早在2014年9月,通威就结合“365健康养殖”模式,在南京水产科技渔场完成了“模拟“渔光一体”遮光对黄颡鱼养殖、光照和水环境的影响”试验。到目前为止,通威集团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渔光一体”示范电站项目建设,目前在建和已建的项目有江苏如东掘苴垦区80MW项目、江苏射阳30MW项目、江苏高邮120MW光伏项目、天津宝坻区大白街道40MW项目、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20MW项目、江西南昌20MW项目、肥西官亭20MW项目等。
毋庸置疑,我们必须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必须走清洁化、低碳化道路,西方发达经济体正处于从油气时代向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时代变化的转型期,而中国仍处于以煤炭利用为主的煤炭时代。面对日益凸显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的能源转型,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改进能源消费结构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